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彻底治理我市电镀产业污染,促进电镀产业凤凰涅槃、转型升级,推动电镀产业聚集、电镀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聚集、电镀上下游产业聚集,建设中德合作绿色电镀产业高地,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6〕4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德金属生态城表面处理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签报意见》精神,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对中德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零排放”的电镀污水处理予以财政补助。由市环境保护局牵头,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连续5年每年对“零排放”处理成本进行核算,高于表三排放标准的成本增加部分,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作“零排放”专项奖补(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给予更大的政策、资金支持。
二、对转型升级入园达标排放电镀企业予以扶持。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市财政局、环境保护局、金融工作局,统筹300万元,对转型升级、符合产业政策及项目环评要求、达标排放的一期入园电镀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行贴息补助;连续5年给予在用通用厂房租金补助,其中,前3年厂房租金补助80%,第4、5年厂房租金补助50%;给予员工集体宿舍5年房租全额补助。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中德金属生态城设立电镀培训中心,每年为入园企业员工免费技能培训2次以上,对培训优秀者予以奖励。
三、组织开展电镀技术研发攻关。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连续5年每年安排400万元电镀技术研发攻关专项经费,支持创建电镀创新研发高地。其中,100万元用于中德电镀技术创新中心建设;20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电镀产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引进国际、国内电镀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开展研发攻关合作;100万元用于鼓励支持入园企业科技攻关。对申报电镀专利的,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给予费用补助。同时,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电镀技术研发相关项目。
四、支持电镀产业质量标准建设。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电镀产业质量标准建设。市质监局争取国家、省质监局的指导支持,创立国家级电镀金属产品检测中心,组织制定铰链、导轨绿色生产标准,会同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定电镀废水“零排放”技术标准。对园区企业,免费提供质量管理培训、标准实施、认证培训等服务,指导鼓励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市质监局会同市环境保护局争取上级支持,推动在“零排放”园区生产制造的电镀产品实施绿色产品认证。
五、加强电镀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建立电镀工程师服务中心,引进组建电镀工程师团队,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市财政每年奖补50万元。对引进的电镀工程师(含入园企业自身引进的工程师)给予中德金属生态城员工社区工程师住宅全额房租补助。统筹资金,由市技工学校设立中德金属生态城校区,加挂广东省电镀技工专业学校牌子,引进师资,设计课程,大力培养电镀技工人才。
六、实施高端电镀产业引进工程。由市发展改革局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中德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揭阳市表面处理生态工业园有限公司,组织专门团队,安排专项经费,以中德“零排放”电镀园区为平台、为品牌,锁定珠三角、长三角及德国等国内国际合适的高端电镀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题招商活动。
七、推进电镀产业配套能力建设。由市发展改革局会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支持中德金属表面处理中心二期工程规划建设,为电镀产业预留发展空间,保障土地供应。由市金融工作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支持绿色电镀产业园区申报纳入国家相关发债项目,争取国开行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并积极引进专业股权投资基金、风投、创投等金融投资机构,促进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由大南海工业区管委会牵头,会同市环境保护局、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在省环境保护厅等部门指导支持下,选址建设中德环保处理中心。
八、宣传推广中德合作绿色电镀产业园区。由市发展改革局会同市委宣传部、环境保护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文广新局、商务局及中德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争取上级支持,创办一年一度的中德绿色电镀产业发展大会,举办绿色电镀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联合传统媒体、新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中德“零排放”电镀园区,推广绿色电镀企业、绿色电镀技术、绿色电镀产品,切实打造绿色电镀发展高地,推动电镀产业、电镀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电镀上下游产业实现三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