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发广泛,不少城市已加快新能源电池产业布局。2020年,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璞泰来”)签约落户成都邛崃,新能源电池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在此建设。
近日,政事君来到上海璞泰来在邛崃投资的全球最大单线基膜项目——四川卓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卓勤”)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只见基膜生产车间一片忙碌,生产设备开足马力运转;二期建设工地中,重型机械一字排开,工人们对照图纸紧盯施工细节,现场忙碌而有序。
四川卓勤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于2022年正式投产,建设湿法基膜产线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及6亿平方米锂离子涂覆隔膜。
政事君在现场看到,一期生产车间内,经过熔融挤出、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萃取、收卷等环节,一卷卷白色基膜顺利下线,随后送入涂覆生产线加工为隔膜。
政事君注意到,偌大的生产厂房中,工作人员寥寥无几,“目前我们正在全力建设‘黑灯工厂’,依托移动物联网、数据传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实现质量检测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调度管理等,让整个项目运转实现低能耗、管理自动化。”杜辉告诉政事君,技术工人在中控室内的电脑上,就能将整个生产线的运转状况一览无余。
“二期项目分为两栋基膜厂房进行建设,土建部分已经完成了80%。每栋厂房有4条生产线条产线为单位进行施工。”杜辉告诉政事君,“目前第一栋基膜厂房在3月份已经开始了1个单位的2条产线月份进行设备调试、试生产,预计9月份能够正式投产。到11月份,这栋厂房的另外两条产线也能够实现正式投产,陆续实现每两个月投产两条产线的目标。”
四川卓勤基膜涂覆一体化项目二期相比一期有何改变?工艺上有何不同?“我们在原有的生产线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最主要的还是产能方面的提升。例如和一期相比,二期每条生产线%,基膜成品宽幅也提升了10%。”杜辉说。
该项目二期全部投产后,预计将新增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18亿平方米,结合建成的一期,可达到每年22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产能。
走进位于成都双流区的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工人正忙着对设备进行调试。“4月30日,通威光伏检测中心T5实验室首台设备已经进场。”通威股份光伏技术部光伏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T5实验室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可靠性实验基地,不仅单体面积全球最大,在运营管理和检测能力上也均处于行业前列。该实验室的顺利落成,标志着通威各种新电池、新材料、新组件的可靠性检测评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项目主要开展高效晶硅电池及材料、高效高可靠组件、光伏测试分析和新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专注于HJT、TNC、TBC电池及组件,铜互连金属化、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新型光伏组件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的开发,并开展材料与器件的分析表征、组件产品的可靠性测试评估。
在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项目现场,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建筑外部被蓝色安全网和脚手架包裹得严严实实。
位于锦江区三色路333号的白鹭湾数字新经济科创园,由成都传媒集团投资打造。项目紧邻锦江,占地面积41.3亩,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致力于打造适合数字新经济都市工业发展的生态型智慧化产业承载空间。
该项目由高层产业大厦、多层标准厂房以及产业配套用房组成。其中1号楼总建筑面积约87641平方米,建筑结构高度97.90米,采用桩筏基础,主体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板,共计二十二层。
园区正式投入运营并达到成熟期后,年产值预计将达到20亿元,年税收总额达1亿元,间接带动就业岗位2000-5000个,成为助力成都数字经济建圈强链的重要载体空间和技术创新平台。
走进位于成都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的联东U谷·新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正头戴安全帽,有条不紊地在各自岗位忙碌着。
联东U谷·成都新经济园项目占地130亩,规划总建设面积31万平方米,于2022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由联东集团和成华区全资国有公司东方广益集团共同开发建设。作为省市区重点项目,项目围绕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等主导产业,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现代都市工业载体平台,形成上下游高端产业集聚,打造成聚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企业总部、产品展示和生产配套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产业空间。项目建成后计划招引120家企业,预计年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有效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截至今年4月累计招引41家企业,招商面积7万平方米。”该负责人表示,项目招引企业有日立科学仪器、火炬电子、麦格米特、大展纳米材料等多家知名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外资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上市企业4家、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主导产业聚集度占比达85%以上。
倍益康成都智能制造生产基地目前主体工程已顺利完成封顶,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预计2024年12月建成投产。
新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约4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63791.39平方米,主要建设智能制造中心1号楼和2号楼、综合研发办公中心等配套设施,完成力因子、电因子、氧因子等主要产品的产能扩容,将实现一体化集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协同效应,提升整个组织的运行效能。
该项目基建负责人表示,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引入了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和预警项目进度,针对可能影响工期的关键节点提前预判并制定应对策略,确保各项任务按时甚至提前完成。
“目前的办公场所与生产厂房相对分散,新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现有场地对公司发展带来的制约问题。高标准智能制造工厂的建设以及研发中心的升级,将有助于倍益康实现产业升级,为今后的新品开发及制造产能奠定基础,解决智能康复医疗设备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倍益康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引进系列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以及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智能化管理软件及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建设高标准康复医疗社保智能制造工厂和产线,“新基地建成投产后,整体产能有望翻番,公司年产值预计可达8亿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