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媒体报道上海一家企业加工“染色”馒头、随意更改生产日期,上海工商部门连夜对相关超市进行了检查,截至12日共下架封存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生产的“染色”馒头6048只。(4月12日新华网)
吃的或是“杂牌米+香精”熏出的“五常香米”;啃的或是“白馒头+色素”染成“玉米面馒头”;涮的或是“辣椒精+飘香剂”配出的“火锅底”;喝的或是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勾兑”的奶粉……嘴,稀里糊涂地吃喝,可怜我们的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化学反应”。一条龙的“化学品”进入胃里,在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起作用,直至折腾到“百练成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有人说,平民并非奢望,只想让嘴“免于恐惧的自由”,让胃“免于化学品的煎熬”。但这一点愿望也在一次次食品隐患与事件中“破灭”。
今年1月1日,《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受访者投票选出了企业和生产个人丧失了道德底线等三大主因。所谓,相关企业和生产个人,加这个,加那个,就是不肯添加“道德血液”。事实上,企业的“道德血液”生成更依赖于严格的监管,恰恰食品监管体制与机制缺失“造血功能”。
“染色”的馒头是表征,“杂色”的监管是本质。其实,“病因”已经社会“确诊”。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个关键的病因就是“多头分段管理”体制。有关人士直指其弊: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十几个部门均涉及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缺乏操作性。各部门之间或争夺监管权,或相互推诿监管责任,最终造成监管不力,问题难究。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每个部门都要进行管理;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明显属于哪个环节,导致每个部门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范围而不去监管。比“杂色”监管多出“三点水”的便是“染色”馒头。
劣质食品在市场上的活跃,是“劣币驱逐良币”定律的“活学活用”。“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劣质食品正在“驱逐”优良食品、安全食品,这种现象何时成为“历史”?
确保食品安全并捍卫市场尊严,需要法治给力,需要监管给力,让“良币驱逐劣币”,还食品消费市场以纯洁、安全。为此,有人提出,必须从提高并及时完善国家标准、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更深层次地完善检测和监管体系入手,尽快让食品安全监管从“被动”走向“主动”,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才能真正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多头分段管理”不仅会弱化监管,甚至还会让推卸责任成为“职务行为”。法律法规要发威,体制改革也要跟进。
上一篇: 有什么置物架能让厨房显得干净整洁?
下一篇: 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现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