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城西铁棍流传于榆次张庆乡。张庆素有 “ 晋中粮仓 ” 之称,一马平川,土肥水美,张庆多有“舞龙灯,斗火龙,铁棍抬到晋阳城”的俗语。张庆乡每年至少有20多根铁棍全新亮相,有代表性的是张庆村、永康村以及大张义、北胡乔、怀仁等10多个村的铁棍,与清徐、北格、小店等遥相呼应,连成一片。
古时,铁棍主要用于敬神、祈福、喜庆丰年。以张庆村为代表的城西铁棍于古寺庙兴盛时形成,每逢农历七月十五观音寺古庙会,张庆村9个土地社要欢聚一堂,高架铁棍闹社火,拜观音,以求风调雨顺。现在全村按居住点分为8社,每社要抬1根铁棍到古庙神像前表演,这是一次盛大的农民艺术展示活动。当年赛社活动的主场所观音寺如今只剩下后殿的一点残存房架,但张庆村每逢庙会和节庆,都会组织抬铁棍等民间艺术活动,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
铁棍由底座、铁架、故事人物和抬棍者四部分组成。抬杆和底座用 榆 木制作而成。左右两根抬杆各4米长,前后抬杆各1米长。底座上配有山水、楼阁、花卉等各种背景。底座上的铁架用于固定扮演不同戏剧角色人物的儿童。铁架的制作要求较高,不仅要美观奇特,更要牢固,因为演出时儿童要在3米的高处站立、摆动。有的铁架子还能转动,架上表演者可向四方旋转。
近百年来,城西铁棍制作的能工巧匠有清末天禄先生,郭宝 泰 ,解放后的杨二小、孙来虎、许成友,当代的许广福、任仁义、郭金虎等人,城西铁棍在他们手上传承发展,形成鲜明特色:一是架大棍沉,稳重大气;二是转向灵活,操控自如;三是造型漂亮,装饰美观。最重要的是还发明了机械铁棍,假人拍假人,行走自如,恍如鬼使神差,是张庆铁棍一绝。
一 根城西铁棍表演通常有20余人参加,以3人棍 (铁棍上有三个舞者)为例,抬 棍8人,压扶棍6人,支棍4人,喊号人加舞者,同气相生,十分壮观。如果是4人 棍且架重棍沉,人数要翻倍。上铁棍的儿童多为十二三岁的女孩,装扮为长裙水袖 的古代戏剧人物。在过去,上铁棍的女孩名声远扬,能招来不少门当户对的提亲者。城西铁棍以拍三官锣鼓点和喜庆八音作为伴奏,抬压铁棍者喊着响亮的号子,和铁辊架上的舞者们踩着鼓点一起前行。铁棍表演内容多取材传统戏剧。一男一女的2人如《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或扮两位小姐;二女一男的3人棍如《白蛇传)中的白蛇、小青和许仙;4人棍则取材于巾 帼 故事如《杨门女将》等。近年张庆乡加大了对城西铁棍的保护力度,设立城西铁棍传习基地,2009年,张庆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上一篇: 汽车座椅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