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马长勋《吴式太极·南湖传习录》内容有:十年磨出吴式拳;掌中鸟不飞;飞了的烤鸭;“二百五”;铁枪林;结交袁良;初识太极纯功;暗度陈仓;软磨硬泡;世家派;君子之德;吴门诸贤;张继之;一个“拳”字误一生;口传身授;推手“三规”;拳论是一个整体;以人练拳等。
现在一练站桩就练得人胳膊疼腿疼,不是那样。你练得腿直哆嗦,好象有功夫了,可是这和太极拳没关系。
太极拳不是“苦练”就能练出来的。“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和你站大马步桩有什么关系?你那样练,长的是腿上的肌肉和力量,这个力量推手的时候可不好使,它不“灵”。因此,方法错了,弄一辈子也弄不出来。(弄不出来的人自然不会认可人家弄出来的,他不懂自己更不懂人家。编者注)所以你看人家王家教拳,有个三五年就出来了,就是不走弯路。
先站桩,目的是把自己身上协调一致,然后再说劲就好办了。懂了这个,才知道盘拳怎么盘。否则盘拳找不到这个“核心”,没有用。无极桩,你就怎么舒服怎么站。一个是舒服,一个是要把自己身上的气调顺了。呼吸不用管它,把身上调舒服了,周身协调一致了就好了。慢慢地松来松去,脚底下就有东西了,然后和“接触点”一合,推手就是这个东西。
站来站去,周身的劲都松到脚上了,身上越站越空,越站越轻。松来松去,人就剩俩脚掌在这儿了,这个东西你就得着了。但是你脚下这个东西,要能到你手上去。你一碰,你脚掌上这个东西就象通电似的接上了,都是脚底下的东西,不是局部的瞎撞。很简单,不复杂。难就难在改变我们的习惯,改变我们的常规练法。
关健是“松”,什么丹田气呀,都不用管它,你真松开了,气也就下去了。筋骨皮肉,五脏六腑,大恼皮层都让他放松。“其根在脚”,你脚底下必须有东西,你脚底下没根,你要“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你“形”不了,完全就是胳膊劲儿。
脚底下有根了,把脚底下的劲运到手指上,就是太极拳了。所谓太极不用手,用手就不是太极拳。表现在手上,是一个“点”。必须把脚底下反应到这里来…… 你撕拉扯拽,练了二十年没练出来,实际上你这二十年就没练太极,南辕北辙了。你什么时候都“空”了,你的功夫就“满”了。
附:口诀二则松松松,松松松,里外一齐松,松如棉团无拘紧,方能得到太极功。推手不用手,脚下飘飘走,接点不接面,没有才是有。
“双重”和盘拳没关系 “全身透空”不是空话。其实“双重”和盘拳没有关系,盘拳要盘得灵活。不是盘拳的时候非得一条腿着地,绝对虚实,那是副品,要以灵活为主,以协调一致为主。
双重指的就是推手时候顶劲,这是王子英先生经常讲的。盘拳要慢慢松松地练,要练到脚下去。没有人推手的,就跟空气结合,在空气中走出阻力来,就等于你的对手。要整动,哪儿哪儿都是,不是局部晃悠,一动全动。
比如揽雀尾,你右手捋的时候,有人托你的左手、左肘、肩部,这些部位都得有东西。你问背,背部有东西,你推胯,胯上有东西,它就是“一个”,你盘拳得盘出“和谐”来。推手有伴了,就培养这个敏感,对方出劲了,不见得把对方推多远,你能拿住这一点就行。对方呢,你能拿住,我换个地儿,怎么才能反映到我这儿来。拿住什么?是拿住对方的重心,你拿住重心,他就要“挣巴”,他一挣巴,你就借他这个劲儿,把他送出去。拿住,你用劲是拿住,轻轻也能拿住。武禹襄讲:敷、盖、对、吞。轻轻敷在你这儿,让你动不了,那就是拿住了。你一“挣巴”,人家就给你发出去了。拿住,是拿住劲,不是拿人。有的人,拿住劲,不会利用这个劲,互相拧扯,互相一顶,都摘不开。你要拿住对方,自己的东西还不能占住,要保持单摆浮搁,就象小錘子钉钉子,想用的话,这小錘子得能用。你拿住别人,自己的锤子拿不起来了,这就是俩人“掰扯”上了。就是双重。(编者:现在公园里的很多太极推手,撕拉扯拽,拧掰挣巴,妄动不静,纠缠不休,角斗较力,争强好胜,其实都是在“双重”上进行深加工。)
●“无形无相,全身透空”不是空话。现在人批评这句话讲得太玄,那是你功夫没到,一点都不玄。那个时候,身体犹如悬空一般,人家说出来,是因为人家身上做出这个东西来了。你功夫到了这个程度,就是这个感觉。突然感觉到骨头肉都没了,我的胳膊怎么在半空飘着走啊……真出这个东西。
●这个“假的”,你十年八年也练不出来。站桩、盘拳、推手,这是三位一体的东西,你不能练成三样东西。站桩,找松找静,这个松、静要干什么啊,和架子是什么关系啊?不知道。和推手是什么关系啊?也不清楚。这就互相脱开了。站桩就是养生,其实里头有架子的东西,也有推手的东西,要去培养。盘架子,过去叫“行功”,叫“太极行功”,不叫太极拳。
拳论上也是这么说的。行功和拳是什么关系?行的是什么?站桩就叫“静”功,推手是“用”功。推手没说让你用招用力吧?用功,用的什么功?--太极拳。这三个是相辅相成的。
现在是怎么回事?盘拳去找什么“暗劲”,推手是顶劲。什么是暗劲啊,不就是暗中使力嘛。盘拳是为了去掉身上这些僵力、滞力,进一步提高之后,化掉招法,找里头的劲路。把招改成劲,这叫内劲,含而不露。有意柔,无意刚,下功夫去找松柔。松如无骨,松透了。练太极拳不是劲没有了,是都集中了,转移了,都沉到脚下去了。等用的时候,脚和接触“点儿”“说话”。
推手的时候就用脚底下和接触“点儿”的劲,这两点能“说上话”,会“说话”了,不丢不顶了,慢慢才能变化无穷,架子就能跟着这个感觉走……推手拿人练,互相培养敏感。什么叫听劲,什么是力点,这些都搞明白了,能用十年吗?
有点悟性,三五年足矣!有些人弄了一辈子也没明白,顶牛顶了一辈子。这就是走了弯路。现在有人评论说,过去这些老先生都是“假的”,可是这个假的,你十年八年也练不出来。所谓真的,俩礼拜就够了。这纯属不懂不明白,胡乱下结论。
现在就是在空架子里大做文章,包括虚实,阴阳,八条身法……这个文章做得越多,太极拳被弄得越复杂,离真正的含义越远。因为他所规定的这些身法,比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虚领顶劲……这些都是为推手讲的,有个时间段。
过去老先生讲,你要真懂了太极拳,周身得拿气“洗”了。气是什么呢?你感觉非常舒服。松开了之后,感觉身上那么轻松,那么美,过去管这就叫“气”。气,区别于力,区别于僵劲、滞力。还有神啊,意呀,都别有深意。
上一篇: 【历史文化】宣汉的“土”‖冉奎